高铁旅游经济观察:雪峰山里,一个村庄的短板和优势
| 招商动态 |2016-05-13
从长沙走沪昆高铁在溆浦南站下车,往西北县城方向走5公里,就到了华荣村。
这个名字很好记——岳阳有个华容县,旅游大县新化县有个名人故里——陈天华的故乡叫荣华村。彼此相隔不远,联想、类比一下,便很难忘记了。
比起上述两个早已“成名江湖”的地方,华荣村显得有些默默无闻。
若不是沪昆高铁经过这里,任谁都不会想到,它到底会有什么理由会外地游客的视线。
基础薄弱
这里地处群山连绵的雪峰山腹地,在沪昆高铁开通前,基本上是一片封闭的土地——东北端与邵阳隆回县的虎形山瑶族自治乡交界,人家那边是早已成名的“花瑶”聚居地,但中间群山阻隔,走起来不下五六十公里,东南边是“雪峰山会战”收官之战所在地龙潭镇,二者相隔60公里,西北是溆浦县城,也要走40公里。
即便在沪昆高铁开通后,一些游客一下车,不是去往溆浦县城,便是冲着这两年被热炒的穿岩山而去——那里,是原大康牧业掌门人陈黎明领衔打造的一个新晋3A级景区。
华荣村的位置在哪里?
面对新一轮旅游资源市场的挖掘和竞争,有此一问的还有华荣村所在的北斗溪镇。
在去年的乡镇整合潮中,由原九溪江乡与原北斗溪乡合并而来的北斗溪镇,在一份最新的《镇情报告》中,用三个问题来梳理旅游兴业思路——找准位置,优势在哪里?正视差距,短板在哪里?明确方向,出路在哪里?
在这份报告中,北斗溪镇与上述一些旅游开发走在前头的邻居乡镇做了细致比较,既看到了自身比如交通、原生态山水资源等优势,也看到了自己的“差距”,如起步太迟、不成规模、特色不特、品牌不响、招商乏力、市场不火等。
因长期困于山区,很长一段时间,基础设施落后,“工作重心一直停留在完善山村基础设施建设上”。很多人的思想观念仍比较落伍,还不能对接“两高时代”——沪昆高铁和拟建的溆洞高速。
阳光透过树木,在光明村一古旧木屋前洒下斑驳树影。据当地文化学者考察,这两处上百年的木房,是明末“红毛将军”的居所,有“当年残缺不全的对联和牌匾”为证。
北斗溪镇党委书记梁金华在刚结束的“第一届第一次党代会”上,也谈到了北斗溪的旅游产业发展“还未成形”,因宣传、引资等力度不大,丰富的人文生态资源藏在深闰无人知,虽已实现“两高时代”快速换乘,但高铁配套建设还未跟上,而部分干部群众甚至还有“排外”思想,跟不上发展需要。
5月12日,《行走湖湘》主创人员在北斗溪镇一带调查访谈,发现情况确如报告中提到的“短板”所言,基础设施建设仍是乡镇工作的重中之重,除了原北斗溪乡政府附近的华荣村、光明村等几个村有所改观外,许多村仍停留在基础设施落后和旅游资源分散、市场杂乱无章等初始阶段。
一些村庄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,疏于对古建筑和其它文物的保护,而后续建筑如房屋翻修又缺乏统一规划,居民素质和眼光以及人为阻力也是重要原因。
旅游扶贫兴业
这样的短板和问题,在雪峰山一带不少乡村都存在。
而要想实现釜底抽薪式的变化,又非得下决心走旅游扶贫兴业之路不可。
为打好旅游扶贫兴业牌,北斗溪镇先后挖掘了以李家湾闯王隐居之所“红毛将军”古宅为代表的古村落群,成功入选国家第四批传统古村落保护名单,举办了宝山村“中国·花瑶首届黄瓜文化节”,投入230余万元的坪溪七姓瑶寨休闲旅游山庄,也走向市场前沿。
相较于其它兄弟村,华荣村有一个明显优势,在于它是溆浦县县委书记蒙汉联系的扶贫点。蒙汉曾在一次全县干部大会上说“方向比努力重要。方向正确,事半功倍;方向错误,南辕北辙”,这成为包括华荣村在内的乡村旅游开发的指导方针。在北斗溪镇建档立卡的1418户贫困户中,华荣村得到的扶贫帮扶力度及成效显然惠及面更广。
华荣村看到了让家乡变得更美丽、更文明的“捷径”,即在落实上级提出的“坚定山村旅游产业开发方向”时,更重视保护原生态村落和山水资源,更重视旅游引发的农特产业连锁效应。
如实施房屋风貌改造,打造特色民俗民居,安装仿古太阳能路灯。如在农业产业规划中,华荣村将打造连片集中种植100亩百合尾星基地、100亩水果基地,以及万羽高山土鸡饲养场。
随着沪昆高铁配套设施的日益完善,以及溆洞高速的拉通,华荣村的旅游业和农特产业也必将迎来更多市场机遇。
山水资源丰富
梳理华荣村的旅游资源,在本地人看来,似乎有些小题大做——对于平日里见惯了的景色,总难再起波澜,这是许多景区居民的共识,换一个词,也叫审美疲劳。
但对于像大隐这样初来乍到的游客,总是有些新鲜和欣喜的。何况这个村庄的确有一些很不错的山水风景。
印象深刻的,首先是这座铁锁风雨桥。两岸高山对峙,中间是一派山水田园风光,走在上面,微风轻拂,脚步轻盈,极目四望,心旷神怡。
还有这古朴的房子和竹篱笆,不时映入眼帘,偶有成群孩童追逐嬉闹,或鸡犬相闻,平添一股平实的田园之乐。
连华荣村村部的这栋木楼也与山水相得益彰,成为一处很入镜的乡村风景。
在墙根下聊天的村民。旁边一株古树,像一盘镂空的青田石雕,问其年龄,村民说“少说也有一两百年了”。
阳光下的石板小路、台阶和腊肉,在自家屋子里忙活的居民,让人想起黄山脚下那个有着徽派古建筑群的宏村,每过一处,既闻得到胃口的喧闹声,也闻得到历史的恬静味……
这是一个典型的雪峰山村庄,它的现实短板,在原生态的高山流水里,在游客细细品味的“喧闹”和“恬静”中,似乎已经不那么突兀、不那么重要。
赞赏
人赞赏